查看原文
其他

读新刊 | 新课标释放的改革信号,教育观念大讲堂,如何“弹性上下班”,中考命题改革......《人民教育》第9期来了

民小编 人民教育 2022-09-19


民小编说


十年磨一剑。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终于亮相。本期核心议题特别策划“义务教育新课程释放的改革信号”,从政策、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带领各位全面理解新课标。


本期还有中考命题、教育观念大讲堂等精彩内容,只等您打开杂志,一起品读——




社评




zhongguogong


《青年教师要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刘复兴)


青春向党,不负人民,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教师要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
在青年教师层面,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争取成为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楷模精神。


核心议题






义务教育新课程释放的改革信号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释放出哪些重要的改革信号?改革背后的教育理念和专业内涵又是什么?本刊就此策划一组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深度文章,以帮助读者准确把握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更好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培养时代新人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详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余慧娟 钱丽欣)


课程是教育落地落实的重要载体,规定着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水平。义务教育课程直接影响1.5亿中小学生9年的学习生活、近千万教师和几十万所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


本次修订究竟改了什么?突破了什么?为什么变?变的背后,释放出哪些重要改革信号?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牵动着大家的心。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推动课程教学更新升级》(辛涛)


本次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以贯之的理论基础和内隐脉络,据此形成课程目标、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与质量标准,不仅为课程教学的更新升级指明了方向,还为新时代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推动教学与评价改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么此次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影响究竟如何?这篇文章来告诉你。


除了这两篇文章,本期核心议题中还包括如何落实重大主题教育、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以及如何评价等多个在理解新课标中你可能遇到的问题,快打开杂志一探究竟!




政策





《中考命题改革要回答好“为什么考、考什么、怎样考”(李迅)


2022年将迎来“双减”政策实施后第一次中考,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意义重大。


中考改革要全面贯彻教育评价改革总体部署和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要求,充分体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和教育公平,准确把握毕业和升学两考合一的功能定位,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有效助力“双减”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考试要有效体现对学生成长有价值的内容——“双减”背景下提高中考命题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陆璟)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有一定的筛选功能,因此学生完全没有负担、一点不会焦虑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负担,使考试有效体现对学生成长有价值的内容。






智库





教育观念大讲堂


中央“双减”政策发布实施已大半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家长和老师按照错误的教育观念用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本刊特开设“教育观念大讲堂”栏目,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精心遴选了十余个针对性话题,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希望能够释解思想困惑,凝聚教育共识,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本期刊发这组文章的第一篇:《应当对孩子抱有怎样的期待?》——


《应当对孩子抱有怎样的期待?》(俞正强)


讨论家庭教育的开启是有意义的。而家庭教育的开启则主要讨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以及父母引领的起步方向。


本文讨论了对孩子的三种期待,一起来看看。


《以“共生理念”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朱德全 曹渡帆)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此,要秉持“共生”的发展理念,将“整体性发展”“差异性发展”“互补性发展”嵌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治理逻辑中,通过全方位、个性化和合作化的统筹协调,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构建义务教育“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双减”进行时





《如何做好“弹性上下班”(潘照团)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在规范校外培训的同时,也强调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对教师的感受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很难用“8小时”来衡量。“弹性上下班”的前提是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工作样态。那么如何开展呢?来看这篇文章。






治理





《“数字赋能”使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孙先亮)


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深刻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教育。技术改变教育,不是改良式、修补式的,而是对教育的再造,这使得“学校平台化、教师创客化、学生个性化”逐渐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专业





《为经历阴霾的孩子点亮微光(郑英)


涵是一个内秀的女孩,最特殊也最触痛人的是她两次与生死有关的经历:一次是她自己,四年级那年家中失火,万幸在最危急的时刻消防员赶到了;一次是她妈妈,在她初二那年永远离开了她。这两次经历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对此,我曾不动声色地持续努力,以爱与真诚为光,为涵一点一点驱散阴霾。


我们一起来看郑英老师的教育故事!






观察





《以“问”促“学”的教学方式变革(刘国文)


今天,任何一所学校不依托课堂教学变革,不通过课堂教学的转型,都无法真正逼近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在这场一定要完成的转变中,我们学校常常这样自问,学生要在中小学学习十几年,他们要学到些什么东西?是十来门课程中的那些知识吗?是这些知识形成的体系吗?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吗?当然是,但还远远不够。经过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学校还应当给予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不断增长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是助力学生不断成长、发展和创造最有力的工具。





【精彩目录】


微信编辑|宋佳欣

推荐阅读


读新刊 |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如何轮更好、乡村教师归属感、学科高质量教学......第8期杂志来了!

读新刊 | 教育数字化的上海经验、县中的学术力量、人工智能课程实践......第7期杂志来了!

2022年高考在即,教育部温馨提示来了!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
不想错过的话,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